今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规范”明确,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同时,网络主播应当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摈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自觉抵制违反法律法规、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有害网络和谐的行为。网络主播应当遵守网络实名制注册账号的有关规定,配合平台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进行实名注册并规范使用账号名称。
此外,规范还明确,网络主播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不得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进行炒作或者蓄意制造舆论“热点”;不得铺张浪费粮食,展示假吃、催吐、暴饮暴食等,或其他易造成不良饮食消费、食物浪费示范的内容等。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对此,微信视频号团队回应称,平台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类型)的账号完成认证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如果没有相关资质,平台将根据违规程度给予封号、掐断直播、限制推荐、扣除信用分等处置。
微信视频号团队还表示,平台有严格的资质管理,除通过认证体系来加强资质管理外,还会结合用户举报、平台巡查、机器发现等方式加强直播与短视频开播和发布内容管理,同时平台将会通过定时发布公告等方式,加强创作者教育,强化合规认知。
本文共 583 个字数,平均阅读时长 ≈ 2分钟
评论 (0)